毕业季 | 陶旻宇:我在爱丁堡大学的两年生活
日期:2020-05-31
“从南科大陈炜教授的实验室到爱丁堡教授的实验室,从树德书院学生会到爱丁堡学生代表团,从科幻协会到哈利波特社团,她跨越了近万公里的距离。”
专业:生物科学
学术导师:陈炜
参加项目:爱丁堡大学2+2双学位
托福:113
收获offer:
帝国理工学院研究型硕士(已定)、爱丁堡大学研究型硕士
图:陶旻宇
01:带着科研的愿景来到南科大
初进入南科大时,陶旻宇就决定走上生物科研的道路。“南科大的生活导师制度令我能在大一就接触到陈炜教授,并从大一暑假开始就在陈炜教授实验室实习”。
谈到如何申请进入喜爱的教授实验室,陶旻宇表示,“最重要的莫过于展现出自己的热情和兴趣。毕竟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一个很有效率的存在,重点是要表达出自己不会令教授的接纳成为一场空”。
在选择想要加入的实验室时,陶旻宇建议大家要认真关注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否符合兴趣,这样才能写出真挚的申请信。在后续申请境内外深造时,文书中也要表达出对继续深造的热情和自己对生物研究的理解点。“在申请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曾经听说过的‘文书这种东西,写多了就能写好了’——在一次次递出申请的过程中,我对于文书写作的心得也在迅速累积,比道听途说的文书经验切实得多。推荐信和CV的整理亦然,与实验室实习的经历息息相关。无论是大二时申请爱丁堡2+2项目,还是大四时申请后续学业,曾接纳我进他实验室的教授们都慷慨地为我写了不止一次推荐信”。
02:联培是计划之外的选择,但它“值得”
陶旻宇是在大二下学期决定参加南科大生物系与爱丁堡大学的2+2联培项目,毕业后同时拿到南科大和爱丁堡大学的双学士学位。谈及为何选择联培,她表示这是一个计划外的选择,“最初到南科大时,我其实没有考虑现在身处的爱丁堡2+2这个项目。 做出这个决定也是大二下学期申请期限之前两周的事,这也算是在南科大读书的灵活性的一个鲜活例子吧。”
两年过去了,回想起当时的决定,她给这个选择打上一个“值得”的标记,并深深感谢能支持自己的父母。
“申请爱丁堡2+2项目并不复杂且死线并不苛求,我的语言成绩甚至是在递交申请之后才考取的。”陶旻宇是大二下学期才了解并决定申请这个项目,但她还是建议同学们要尽早考虑并规划好自己的课程,“因为爱丁堡大学是没有思政课和体育课的,若想同时拿到两所学校的学士学位,必须在离开南科大前修读完成。而我当时缺少了一门思政课,为此奔波许久。多亏了形势与政策的教授和助教的帮助,令我不至于为了这门思政课而要专门再回南科大修读。”她也表示,在试图保持南科大与爱丁堡双学位的努力中,生物系的老师也非常支持,令她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
03:从南科大到爱丁堡,从中国到英国
提到初到爱丁堡时的场景,陶旻宇笑了笑说,“爱丁堡有专门的老师关心中国2+2学生的适应状况。当时我刚刚抵达爱丁堡,那位老师驱车去机场接我并把我送到住处。可能开始我曾有过不安,但也被这些举动安抚了下去”。
融入当地的生活对于她来说很快,除了南科大极大地帮助了她准备好面对英国的教育系统,她自身对英国文化的喜爱也颇有帮助。“融入爱丁堡大学并不太难,一方面是同学与教授的亲善;另一方面是因为爱丁堡大学大三才确定专业,开学时很多同学之间也是第一次见。”
在学业方面,从南科大转换到爱丁堡大学也是非常流畅的,这归功于南科大的英文教学和与欧美大学相似的教育体系。“若要说在爱丁堡与在南科大最大的差别,可能说爱丁堡大学没有统一宿舍的管理。”
大三是她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的第一年,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她申请成为本专业的学生代表,“作为一个不善社交的人,这个决定除了有帮助同学的出发点之外,也是为了熟悉同学、教授以及爱丁堡大学的教育系统”。除此之外,她还参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哈利波特社团,“在社团里,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令自己不至于因为在异国而社交死亡。”
之后,她延续了在南科大的习惯,申请进入了大三的课程中特别喜爱的一位教授的实验室实习。“教授对我非常负责而上心,不仅为我申请了工资,还安排助理教授指导我开展了一个小项目并在结束时听取了我的报告。只可惜爱丁堡规定毕业设计不能在之前呆过的实验室开展,不然我一定会选择继续在这位教授的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
与南科大不完全相同,爱丁堡大学的毕业设计项目是学生选择制,每个学生从教授们为本届学生设计整理的项目列表中进行选择并由电脑系统给出最优项目分配。“为了确保我的毕业设计项目是我感兴趣的,我没有选择那么做。而是自行联系了感兴趣的教授并在与对方的面谈后被接纳,自己向专业递交了与教授讨论后的毕设项目。可惜因为疫情,实验不得不提前叫停,并没有取得最终的成果。”
陶旻宇坦言自己未来仍然想继续走科研的道路,出于进一步锻炼自身科研能力的想法,她选择了主攻研究型研究生项目的申请,并在今年初得到了爱丁堡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的研究型研究生的录取信。
“回望大学四年,无论是南科大还是爱丁堡,都为我的学习和成长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从南科大陈炜教授的实验室和iGEM到爱丁堡教授的实验室,从南科大的树德书院学生会到爱丁堡的学生代表团,从南科大的科幻协会到爱丁堡的哈利波特社团,我做出了从中国到英国的巨大改变,但仔细比对,似乎在两校的生活也没有那么不同”。
文字:陶旻宇
编辑:付文卿
图片:陶旻宇、徐海文
最新动态
-
南科大Andrew P. Hutchins、李依明团队揭示细胞核基质调控多能干细胞状态的新机制
Date:2025-01-20
-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召开2024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
Date:2024-12-31
-
南科大 Andrew P. Hutchins 团队揭示 BRD8 调控干细胞多能性状态的核心机制
Date:2024-12-25
-
生命科学学院召开2024年度年会
Date: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