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 EN

2017届毕业生肖家顺:扎扎实实做好自己喜欢的每一件事

日期:2017-06-12

          大学毕业,什么样的毕业生才叫“优秀”?
          是专业成绩名列前茅?
          是在学生组织和社团中担任过重要职务?
          是在实验室或课题组里参与重要课题的研究?
          是找到一份专业对口、收入可观的工作?
          ……
          也许,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称为优秀。
          肖家顺,2017届生物系毕业生,性格开朗随和。我们向他提出了许多问题,想知道他的毕业情况如何?
          “均已达成!”简单的四个字就能概括出。

 

        学习上,他的GPA在生物信息专业中排名第一;社团活动中,他在校内参与建立起TCA科技合作社,并曾以队长身份带领南科大学子出国参加iGEM大赛;科研道路上,他作为生物系黄巍老师课题组的一员参与研究工作两年;至于他的毕业动向,目前是就职于国内最大的个人消费者测序平台深圳早知道公司(WEGENE),并担任生物信息分析师,所负责的工作是由测序样品的表现型分析出隐藏在基因中的价值。

 

未标题-1(1)

 

学习之路:逐步走近生物信息学

        肖家顺从高中开始接触生物学。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什么是学术文献,就开始被高中生物老师带着阅览一些国内杂志和学报上的文章;加上老师讲课方式有趣,还给学生科普每年诺贝尔奖的内容,潜移默化之下,也让肖家顺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确实是遇到了一个比较好的高中老师。”肖家顺对他的引路人表示十分感激。

        到南科大,肖家顺面临着幸福的“烦恼”:他不知道自己该学生物还是数学。他在数学方面也相当有实力,在大一大二时,虽然选了很多的数学系课程,但是都能拿到百分制90多分的好成绩;而他修读的许多生物系课程的成绩也非常优秀。最终,肖家顺选择了生物系内和数学相关性比较大的生物信息专业。

        肖家顺的学术导师黄巍副教授在学术等方面给予他许多帮助。黄巍老师在生物信息学方面造诣颇深,肖家顺很快就对生物信息学有了深刻的理解。师生关系融洽,常常谈经论道直至凌晨一两点钟。导师对科研的热爱和对未知的好奇也感染了肖家顺。他最终进入黄巍课题组,在黄巍副教授和课题组内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开始在生物信息方向推进自己的研究。

        事实上,这个在生物信息专业GPA排名第一的学生,编写程序和分析序列的能力都非常扎实。南科大的生物信息课程建设较晚,许多工作要自己动手,不像其他高校调用现成软件就可以开始操作,于是肖家顺在学习中自己动手编写程序。而在黄巍课题组工作时,他作为课题组内唯一做生物信息的学生,同时也会处理和生物信息学相关的数据。这些经历,让他获得很多锻炼的机会。

 

社团之路:相互支持,渐入佳境

        肖家顺在大一到大二修读了很多数学课程和生物课程,结果变得非常忙碌。“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最忙的时候是大二,每天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白天几乎都满课。”肖家顺回忆道。即便如此,肖家顺还是抽出时间加入TCA科技合作社和南科公益,还参加了iGEM大赛。

        曾经在TCA负责生物组的肖家顺,对那段时光表现得非常留恋:“当时建起这个社团,大家都怀着满腔热血,怀着搞科研的激情,设立编辑部用于出版杂志。”TCA的学术氛围非常浓厚,每周都会有报告,而且每人都要轮流分享一篇文献。在TCA,他们不仅养成了看文献的习惯,还通过参观知名公司增长了见识。肖家顺说:“我带社员参观过两次华大基因。”

        肖家顺表示,他对自己能够参加校内的iGEM团队感到非常荣幸,也因为从团队内的成员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而感到非常感激。他说,iGEM队伍学风很浓,让他不再只想着解决简单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这个团队让他树立起了团队精神,让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一遇到问题就自己先跑掉。“就像个小孩子一样。”团队中的成员身份平等,一个学妹曾经就这么直接指出了肖家顺身上存在的问题。改进了自身不足的肖家顺,最终在队友的帮助下成为一名优秀的团队领袖。还曾有一段时间,肖家顺非常消极,甚至不去管团队事务。他说,这是对他来说非常黑暗的时刻,所幸队友们一直陪伴在身边。通过这件事,肖家顺也成长了许多。

        “参加iGEM比赛,可惜作品完成得有些赶工。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还是不够高,如果再逼一逼自己,还能够做出更好的东西。”这段经历让肖家顺从自己和同伴身上吸取许多教训,帮助他走到今天,“不管是做iGEM还是做科研,当时的我都很不成熟,总想着先做再说,不知道先充分查资料,结果考虑到的东西常常不全面,失败过很多次。不过现在比以前好多了。”

 

科研之路:踏实认真才是科研的捷径

        “这个没信号,那个有信号,就是0和1的逻辑。生物的细胞这么复杂的东西,如果只用有和无来调控,也太简单了!背后肯定还藏着许多更深的信号传递……”一提到他研究领域内的事物,肖家顺很自然地就开始讨论起来,“我毕业论文做自噬。有的人发现钙信号减少也能诱导细胞发生自噬,还涉及到高维信号的问题,因此我对这方面很感兴趣。”

        如今的肖家顺做实验可谓轻车熟路,但是他的科研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做分子实验的第一个月,还有参加iGEM的前半年,他什么都没做出来。除去一事无成的迷茫时期,肖家顺也有功亏一篑的惨痛经历。“有个项目我做了两年多还在做,就是因为第一年我认为实验很简单,马上就能做好,”他苦笑道,“结果做了半年的东西被污染,一夜回到‘解放前’。”

        “实验不能只是看着别人做。自己不做真的不知道,很多你不注意的细节有多么重要。”这是肖家顺的肺腑之言。他最初在做分子实验的时候,有个预期结果一直做不出来。很久之后,他才发现问题所在:“我离心的时候用10000×g是有问题的,那样会把菌给杀死。”而他之前从没想过这个地方会出问题,结果一直在犯同样的错误,浪费很多时间。

        当初半年都做不出结果的肖家顺,现在基本上三天就能做好一个符合要求的质粒。谈到产生这个巨大变化的原因,他明确表示:“都说实验难做,很玄学,其实很大的原因只是自己没有好好做。”他还说,做实验时不能靠自己瞎想,要先将文献调查清楚,看看别人在这方面都做了什么——尤其要看看别人具体的做法。“千万不要觉得差不多就行。如果你不注意具体细节,最后别人都做得出来,你却做不出来。”他严肃地说。

        肖家顺想通过亲身经历告诉学弟学妹们,在科研上要严谨,尽量少犯错、不重复犯错;而在做实验之前,要先认真规划好框架,理解每一个步骤。不严谨、不认真的后果,就是不仅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还得不到任何成果。“虽然protocol写得很详细,但是因为你的疏忽,你会觉得很简单,不认真看其他地方写的细节。”他说,“所以导师跟我讲,理想状况下需要花的时间是a,最后完成的时候往往是2a+b,而且b>7a。”

 

文字:吴知行       摄影:曾海翔

 

本文转载自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原文链接:http://www.sustc.edu.cn/news_events_/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