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 EN

2020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在深举行,生物系多位教授在会上作报告

日期:2020-10-15

 WechatIMG438.jpeg

图:2020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组委会合影

(第二排右3:邓兴旺院士;第二排左1:郭红卫教授;第一排左2:杜嘉木教授;)

 

10月12日至14日,2020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在深举行。生物系邓兴旺院士、郭红卫教授、杜嘉木教授、翟继先副教授出席了大会。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植物与食品研究所是此次大会的承办单位之一。

图片2.png 

图:会议现场


本次大会以“植物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与会专家围绕植物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光合作用、植物代谢、植物营养与环境、植物生殖发育、植物细胞信号、植物非生物逆境、植物生物互作等主题,结合自己的科研领域做学术报告。

图片3.png 

图:郭红卫教授作报告

 

郭红卫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植物22-nt siRNA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向与会学者介绍了实验室近期的研究成果。他们将关注点放在DCL2切割后产生的22-nt siRNA,尤其植物内源产生的22-nt siRNA的种类、功能、及作用机制,发现植物内源22-nt siRNA的产生条件并主要通过翻译抑制机制发挥功能。两个参与氮代谢的硝酸还原酶基因(NIA1和NIA2)产生了约占总量一半的22-nt siRNA,在极端缺氮或其它环境胁迫(如ABA处理和盐害)条件下,植物通过降低NIA1/2转录和增加NIA1/2 22-nt siRNA,抑制NIA1/2蛋白合成,从而减少氨的供应和氨基酸的积累,降低蛋白质翻译效率,抑制植物生长,暗示了NIA1/2可能作为关键调控节点,平衡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Wu et al., Nature 2020)。

图片4.png 

图:翟继先副教授作报告


翟继先针对其课题组6月发表在Nature plants上的论文作了报告,论文题目为“Post-transcriptional splicing of nascent RNA contributes to widespread intron retention in plants“。该研究基于Nanopore技术开发了一套针对染色质结合的新生RNA进行全基因组水平全长测序的方法,发现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超过一半的内含子在Pol-II转录到其下游1 kb后尚未被剪切,这比酵母的剪切速度要慢很多。

此外,邓兴旺院士以《光调控植物发育的机理-COPI研究30年》为题在大会上作了分享。

图片5.png 

图:邓兴旺院士作报告

 

本次大会是继2017年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后,深圳又一次承办的植物科学研究领域的盛会。大会开幕式现场约有500人参会,邀请了60多位国内植物生物学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并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院士专家以及优秀青年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围绕植物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光合作用、植物代谢、植物营养与环境、植物生殖发育、植物细胞信号、植物非生物逆境、植物生物互作等9大专题连续安排6场大会报告、8场青年论坛之学术报告,重点展示我国植物基因组、表观遗传、植物代谢、生物逆境、生物互作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 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何颖、贾津布

图片: 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

编辑:付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