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教学改革 共话交叉课程创新——系统生物学系教职工党支部举办第一届结构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教学研讨会
日期:2025-11-25
为深入贯彻“党建引领教学”的工作理念,推动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创新,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系统生物学系教职工党支部举办“第一届结构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围绕结构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的教学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及科研反哺教学等主题展开,旨在通过经验分享与深入讨论,推动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提升交叉课程的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研讨会由系统生物学系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曾福星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崔海洋教授、OmicsFlow工程师、学院多位教师及学生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
作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课程负责人,曾福星以“结构生物学教学中的前沿内容整合与案例教学”为主题,探讨如何将结构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通过案例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创新能力。他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分享:一是可视化蛋白质结构的教学方案;二是新兴结构生物学分析方法对教学内容的推动作用;三是面向无生化基础学生的教学策略;四是基于科研课题的案例教学模式。他指出,结构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作为交叉学科,课程内容更新迅速,专业性强,亟需在教学设计与方法上不断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学科发展与学生需求。崔海洋教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的路径与方法,促进教学内容的科研前沿化。OmicsFlow序动工程师在会上分享了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与人工智能在教学与科研训练中的应用经验。
图:曾福星老师做主题分享
“通过我们的课程想学到什么?”“3D可视化蛋白结构容易接受吗?”“做结构和做生信的同学之间是如何沟通课题的?”,在学生交流环节中,曾福星老师和各位教师代表十分关心学生对于课程的反馈,与会学生也纷纷就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一位学生代表谈到,作为一名希望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物问题的学生,难点是得先把生物学问题一点点转化成数学语言,再转换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逻辑。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把脑子里的想法“说清楚”。这番话也引起了曾福星老师的共鸣。他回应道,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时,其实最难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如何准确地表达问题本身。他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加练习问题的表达和拆解能力。
图:参会师生就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深入交流
在圆桌交流环节,参会教师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就课程融合、学生发展和教学工具应用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闫凯歌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科发展已经高度分化,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理解科研方向的选择、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我们探讨教学方式,实际上也是在思考科研该怎么走,学生未来该往哪里走。”梁征宇老师则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角度出发,提出案例教学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挑战。他认为,学生真正掌握某项知识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教学的目的可能是要让学生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梁征宇老师从模块化教学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提出不论是在结构生物学还是生物信息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用项目进行引导,按模块进行阶段化的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学科的知识逻辑体系。朱琼花老师提出了对学生能力构建的思考,在当前分析工具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物信息学中的基础分析环节越来越容易被自动化平台取代,“我们的学生要有自己的竞争力,不能只停留在‘用工具’,更应该学会‘建框架’。”
图:参会教师围绕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展开圆桌讨论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教学理念的深入交流,更是一次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党支部牵头、专家引领、师生共议的方式,强化了教师间的协同与经验共享,推动了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教学方式的改革。系统生物学系教职工党支部将持续围绕“以党建促教学、以教学强科研”的工作思路,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构建更具交叉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体系,为生命科学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供稿:系统生物学系教职工党支部
编辑:李沐涵
初审:曾福星
终审:王亚武、刘健权
最新动态
-
步履不停,稳健前行!生科院师生在校运会上载誉而归!
Date:2025-11-25
-
党建引领教学改革 共话交叉课程创新——系统生物学系教职工党支部举办第一届结构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教学研讨会
Date:2025-11-25
-
生命科学学院召开2025年度战略研讨会
Date:2025-11-24
-
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学院校友会赴华大集团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
Date: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