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 EN

主讲人: 袁钧瑛

时间: 2023年2月16日(周四) 下午16:00-17:30

地点: 图书馆报告厅110

第309期南科大讲堂:RIPK1,细胞死亡和人类疾病

题 目:RIPK1,细胞死亡和人类疾病

时 间:2023年2月16日(周四) 下午16:00-17:30

地 点:图书馆报告厅110

主 讲:袁钧瑛

 

嘉宾简介:

袁钧瑛,分子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1977年袁钧瑛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系;1982年本科毕业后考入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并通过CUSBMBEA项目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获哈佛大学神经学博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0年受聘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生教授;2005年袁钧瑛首次发现并定义了necropotosis这一细胞死亡模式;2007年入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2010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12年回国,筹建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并任主任;201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袁钧瑛主要从事于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是世界细胞死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死亡基因的发现者。


报告摘要:

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1 (RIPK1)是NF-κB促存活信号和细胞死亡信号转导的关键调控因子,以响应在人类疾病发生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炎症和促死亡刺激。RIPK1的激活促进细胞死亡和炎症。在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中,抑制RIPK1可有效控制疾病进程,显示出了明显疗效。在自身免疫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人类尸检病理标本中也证实了RIPK1的激活。RIPK1变构调控结构域中有一个独特的疏水性口袋,可以作为抑制其激酶活性的高选择性小分子药物开发靶点,在临床前模型和人类临床试验中已对其安全性进行了验证。这些RIPK1抑制剂越来越多应用于治疗单基因和多基因自身免疫病、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和急性疾病(例如重症新冠肺炎败血症)等多种疾病。在此,我们将探讨RIPK1生物学特性,RIPK1信号通路中与疾病相关的突变,特别是基础研究如何向人类疾病治疗方案进行转化。

下一篇:第040期杰出学人大讲堂:The driving force of alveolar development, regeneration, and fibr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