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刘毓文 研究员
时间: 9月29日(周四)11:20-12:20
地点: 慧园4栋301会议室
题目:聚焦调控元件:从解析自然变异遗传效应的分子育种到人工设计序列的合成生物学育种
主讲:刘毓文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时间:9月29日(周四)11:20-12:20
地点:慧园4栋301会议室
报告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体基因型和表型数据被测定,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已经确定了许多与复杂疾病和性状有关的遗传变异。 但是,关联区域往往位于编码区外,且包含众多DNA变异,很难通过解析这些自然变异的遗传效应,确定影响疾病和性状的调控元件和靶基因,从而为生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随着对自然变异生物学功能更深刻系统的了解,下一步,我们将有机会通过人工设计调控元件和调控线路,改变生物性状,从而进入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生物育种新阶段。本次讲座将针对以上内容,介绍自己的相关工作和对未来方向的展望。
个人简介:刘毓文,博士,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现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担任动物基因组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中国农科院农科英才领军人才B类,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和深圳市孔雀人才B类,获得深圳市首届“青年五四奖章”。目前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开发新的实验和计算方法,从非编码调控区入手,解析动物复杂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以及通过理解调控元件的底层序列逻辑,通过人工设计调控元件和调控线路,从合成生物学角度推进合成生物学育种。在Genome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 JAC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Bioinformatic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文章,Google Scholar 总引用次数超过1000次。已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包括开发了高通量增强子定位方法WHG-STARR-Seq,首次以直接测量的方式定位了哺乳动物中全基因组层面的增强子;开发了等位基因特异性的STARR-Seq,首次高通量测定了上万GWAS关联性SNP对增强子功能的影响;开发了统计算法TADA-Annotation,首次将增强子和DNA变异的整合分析从遗传性突变拓展到新生突变,为从非编码区解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理带来了新的思路。课题组也注重分子育种平台的产业转化,获得首届广东省种业科创大比武总决赛十强,以及2021年深圳市创业创新大赛农业赛道第一名。